本文转自:漯河日报
■张 敏
《师说》有云: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的天职。回首从教26年的经历,从最初的信心满满到如今的小心翼翼,我最大的体会就是,教师不仅是为学生授业解惑的“领航者”,还是学生成长提升的“同行者”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,我必须践行终身学习理念,和学生一起成长。
对教师来说,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是最核心的教学要求,也是最直观的能力“试金石”。还记得刚走上三尺讲台时,由于对学生的年龄特点、知识掌握程度了解不深,我的课堂上出现了个别学生“吃不饱”、很多学生“吃不了”的差异化效果。一位前辈无意中的点拨帮我化解了这个困惑。他说:“想要给学生一碗水,你必须有一桶水和源源不断的活水。要把一桶水恰当地倒进每个碗里,你必须深入了解每名学生,真正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!”
思路一变,天地自宽。于是,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从教经历。心静之后,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。我只专注于知识的传授、学生的反馈,却疏忽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;我只是把课堂当成教材的“传送带”,缺乏创意思维,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。围绕这些教学症结,我开始对症下药,在吃透教材、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,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阅相关资料,阅读教育类杂志,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,努力提升职业素养。每节课前,我在认真备课的同时挤出时间分析每名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。我结合学生的兴趣,积极探索“大历史”教学模式,即在课堂上不再单一地讲解历史知识点,而是引入语文、地理、政治甚至数学、生物等学科内容,力求把原本枯燥的历史课变成趣味十足的“故事课”。与此同时,我秉持换位思考理念,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,努力倾听他们的心声,把自己当成学生,争取与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。慢慢地,在一个个微笑、一句句问候中,我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,课堂活跃度也逐步提升。
和学生一起成长,需要的不是发号施令式的说教,而是带头参与的自觉。去年十月底的一堂课上,我要求大家分组讨论垃圾分类的话题。对此,一名学生在台下小声嘀咕:“这和历史课有啥关系?”我告诉他:“历史上许多的教训中,最深刻的一条就是不能团结协作、共克时艰。我们要学习的正是团结协作。”这堂课,班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分头搜集资料、整理信息、交流讨论,气氛十分热烈。我则不时“客串”某个小组的成员,引导大家在交流讨论中明白合作共赢的道理。学生为开放式课堂送上了热烈的掌声,把我当成了他们求学路上的一员,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。
学无止境。2023年底,班里的一名学生晓月(化名)让我很头疼。她除了历史这一门“瘸腿学科”,其他学科成绩皆是优秀等级。通过仔细观察,我发现晓月在历史课上存在焦虑情绪,不敢主动回答问题。我查阅了相关资料,并主动找大学同学“取经问道”,给晓月传授思维导图法、历史事件串联法、联想法、故事法等学习方法,每次都耐心地陪晓月一起梳理知识点。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,晓月的成绩实现了“火箭式”蹿升。她感动得热泪盈眶,对我说:“老师,没有您陪学,我就考不出这样的好成绩。”
和学生一起成长,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和格局,检验的是师德和师风。唯有不断积极进取,才能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“同行者”。
爱配资-10倍杠杆炒股-做股票配资-国内最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