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居总问我:“你家娃从没上过辅导班,成绩咋一直稳在前十?是不是偷偷报了啥私教?”
真没有。带娃这几年我发现:比起逼着上辅导班、刷习题集,让孩子打心底里觉得“学习是件爽事”,才是成绩开挂的关键。
那些不上辅导班也能学得轻松的孩子,大多藏着这3个特质
01
把看书当“休息”的孩子,早赢在了起跑线
前几天闺蜜带着孩子来我家玩,看到我家孩子看书,她家孩子在身边一遍一遍要手机。
气就不打一处来:“为啥你就知道看手机?看看姐姐在看书,你不可以去看一会书?”
娃被骂了,我大宝赶紧拿了一些好玩的玩具把弟弟带走了。
闺蜜:“为啥呀?你家优优就不看手机吗?”
我:“也看,就是看得比较少,因为她感觉看书比看手机有趣,哈哈”
因为喜欢看书,经常写满分作业,在学校总是被老师夸;
和好朋友玩,她总是可以给朋友们讲有趣的历史故事,朋友们都直夸她:“你也太牛了,怎么什么都知道?”。
有时候孩子写作业时间超过60分钟,我就会叫停。
让她去休息一下,谁知道人家换个地方去看书。我说:“去休息一下,别看书了”。
优优:“看书就是休息呀”。
我......
然后我:“休息一下眼睛”。
其实那些把看书当“享受”的孩子,根本不用催着学。
知识对他们来说不是任务,而是像追剧一样让人上瘾的“精神零食”,积累多了,成绩自然差不了。
02
觉得学习像“玩游戏”的孩子,根本不需要补习班
我曾辅导过一个特别爱做饭的学生,每天一放学,就说:“老师,我做饭”。
我把厨房交给他后,没想到,做得还不错。我随口夸了句“比饭店的还香”,他眼睛一亮:“明天我做咖喱饭,老师记得买咖喱块”。
哈哈,那几天我是享福了,不用煮饭就有饭吃。
后来我发现,学习和做饭其实是一回事——如果能从过程中尝到“甜头”,谁都会主动投入。
就像我家娃学数学,以前总抱怨“应用题太绕”。
我没给她报辅导班,反而把课堂交给她:“你来当老师,给我们讲一下思路吧”。
一开始孩子紧张、抗拒,当我夸她思路不错的时候,她开始两眼放光,于是接下来的几天,她都讲题很是积极。
现在她每天追着问:“妈妈,今天我讲哪道题?我想到一个更简单的方法!”
其实孩子不是讨厌学习,而是讨厌“被强迫”。
就像玩游戏时,每闯过一关会有奖励,学习中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肯定——一句“这个思路太妙了”“你比老师讲得还清楚”。
孩子就会觉得“学习比打游戏还爽”,根本不用催着去补习班。
03
把解题当“探案”的孩子,早就超越了“工具人儿”
“妈妈,圆周率算到60万亿位还没算完,是不是藏着宇宙的秘密?”。
前几天给娃讲圆周率,我讲了阿基米德用“割圆术”算周长、祖冲之算出“3.1415926”的故事。
她居然拿出尺子量起了家里的圆形盘子,说要自己算圆周率。
这让我想起她做数学题的样子:遇到复杂的应用题,她不着急列算式,反而像侦探破案一样,画关键词、写学过的和这道题相关的公式......
有次她解一道应用题题,琢磨了20分钟,突然拍桌子:“原来可以逆着推” 那种眼睛发亮的样子,比考了100分还开心。
现在她做《举一反三》的奥数题,不是为了“必须做对”,而是觉得“解开难题就像通关,超有成就感”。
再看那些上补习班的孩子,他们记住了公式,却没尝过“自己找出答案”的快乐。
最后想说:真正的学霸,都在“享受学习”
带娃这几年我悟透了:补习班能补知识,却补不了“想学习的心思”。
那些不上辅导班也能稳居前列的孩子,不是天生聪明,而是找到了学习的“爽点”。
爱配资-10倍杠杆炒股-做股票配资-国内最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